首位城市规模与辐射
由空间集聚引起的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是空间经济学关注的重要主题。在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分权化的背景下,中国各省对于各自区域的发展战略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之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革新、资本的加速交换与融合,处于城市等级体系顶端的城市显得日益重要。显然首位城市的技术创新、知识外溢以及产业辐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省域的发展。但同时,各省首位城市往往意味着更强大的政治资源,资源过度集中、“大城市病”的出现、外围城市投资不足以及劳动力流失可能导致要素错配,从而拉大地区内部差距。因此,需要认真考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首位城市是否真的过大,这些城市还有潜力承载更多的资源吗?
本文基于中国各省份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试图分析各省份首位城市规模对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即首位城市过大是否会在刺激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扩大地区差距。作者从已有文献中对首位城市规模过大是否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出发,先从省域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各省份的首位城市规模,将首位城市规模作为影响因子代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其中,用各省份首位城市GDP占比近似代替首位度,构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宏观上得出中西部省份比重较高的结论,进一步通过生产函数构建经济增长和首位城市规模的模型,并运用OLS估计和IV估计,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位城市规模对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正向效应,首位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存在最优的首位城市规模使得经济增长最快,但另一方面,首位城市规模的增加又有负面的影响,资源过于向首位城市集中会拉大省域内部地区差距,导致地域发展的不平衡。综合来看,在目前政府不能达到经济发展和地区间均衡兼顾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次优的选择,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和行为增大首位城市的规模对于省域经济是合理的。因此,政府在促进省域经济协调发展时,不应将重点放在平衡地区空间分布的政策上,而是构建完善的制度和规划以增强首位城市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
[1] 田超.首位城市过大是否阻碍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0):87-94